發表時間:2009-09-09 文章來源:
在8月9日開幕的首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等多名院士呼吁我國盡快建立稀土戰略資源儲備制度,強化資源保護,以奪回國際定價權。
中科院院士徐光憲表示,多年來,由于我國科技界、企業界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弱,本來僅在原包頭、上海、珠江三個國營稀土廠推廣的稀土分離技術迅速擴散,我國的稀土生產能力也迅速達到12萬噸至15萬噸,超過全球10萬噸左右的需求,供求失衡、互相壓價導致稀土產品大幅下跌,目前低于1985年的價格水平,使我國稀土行業陷入困境。去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稀土產品價格大幅回落。而造成價格大幅回落的另一大原因,則是日本、韓國等此前已從我國廉價購買了足夠使用20年左右的稀土產品做儲備,由此掌控了國際定價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稀土學會理事長干勇也指出,當前我國稀土行業冶煉分離產能過剩的問題仍較為突出,造成對國際稀土市場的依賴性較強,產品出口也存在無序競爭的狀況,不僅浪費資源, 市場價格長期也處于不穩定狀態。干勇建議國家加強稀土資源開發的宏觀調控工作,科學開發、 控制總量、調整結構,以保護珍貴的戰略資源。
稀土是寶貴的戰略資源,有“新材料之母”之稱,廣泛應用于尖端科技領域和軍工領域。中國稀土礦產資源儲量全球第一,稀土年產量占世界稀土產量的90%以上,出口總量占全球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