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09-12-10 文章來源:
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逆勢增長
——我國民族地區2009年經濟發展亮點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7日電(記者賀占軍、劉軍、關桂峰)一年前,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時,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我國廣大民族地區也被卷入。但一年來,隨著中央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和各地系列經濟刺激政策的實施,民族地區經濟在2009年呈現逐漸回升向好趨勢,并出現諸多亮點: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領頭羊”、第三產業精彩紛呈、民生工程遍地開花、農村市場日益活躍、特色產品出口增加……盡管在逆勢中艱難增長,但其中透露出的經濟發展希望和信心,令人期待。
亮點一:基礎設施建設成“領頭羊”
2009年,無論走進新疆、內蒙古、寧夏等少數民族自治區,還是踏入云南、貴州等多民族省份,吊車、挖掘機、推土機……這些用于基建的重型機械隨處可見。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出臺了一攬子應對挑戰的經濟刺激計劃,這些計劃為我國基礎設施薄弱的民族地區注入了“強心劑”,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在2009年開始發揮著拉動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
今年,盡管新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7·5”事件的雙重不利影響,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卻并未停息。吐魯番交河機場、庫車機場、博樂民用機場先后開建,哈密-羅布泊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熱度不減。截至11月,新疆共實施中央擴大內需投資項目5491個,總投資達238億元。
眼下,盡管天氣逐漸轉冷,但內蒙古、云南等地大工程、大項目的施工熱度依然不減。內蒙古全年對20個重大項目進行集中調度,確保了續建項目不停工、竣工項目不延期、新建項目早開工。其中,包鋼稀土高性能磁性材料、大唐克什克騰旗40億立方米合成天然氣、中石油呼和浩特500萬噸煉油擴建等12個項目先后開工,拉動著民族地區經濟增長。
“許多計劃在十多年后才開工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因為國際金融危機而提前建設,并充當起經濟逆勢增長‘領頭羊’的角色,給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新疆經濟界專家如是評價此輪投資的作用。
亮點二:第三產業精彩紛呈
國際金融危機雖然對經濟沖擊較大,卻為各地調整經濟結構、深化改革、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提供了機會。2009年,我國民族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普遍呈現精彩紛呈景象。
在第一、第二產業增長相對緩慢的情形下,云南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支持力度,旅游、餐飲、特色農業等快速發展,逐漸減少了對煙草、資源等行業的依賴。
2009年,在鼓勵餐飲業發展的政策作用下,云南餐飲業零售額保持了27.6%以上的快速增長勢頭。云南旅游業逆勢而上,向著觀光、休閑度假和康體健身等復合型旅游發展方向轉變。
云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第三產業投資額為1599.39億元,同比增長50%,投資額度和增幅都遠遠高于第一、第二產業。云南實現了三大產業結構從“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過渡,產業結構更加合理,更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與此同時,內蒙古、貴州、廣西等地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呈良好發展態勢。新疆因受“7·5”事件影響,旅游業遭受重大打擊,但第三產業中的其他行業卻發展良好。前三季度新疆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004億元,增長7.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8.5%。
亮點三:民生工程遍地開花
“越是困難時期,越要重視民生!边@一理念,幾乎成為我國廣大民族地區黨政部門的共識。重視民生既是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一攬子計劃的最終目的。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努爾蘭·阿不都滿金說,今年新疆共籌集抗震安居建設資金100億元。截至11月,新疆今年已竣工抗震安居房38.2萬戶,超額完成了全年35萬戶的建設任務,有146.2萬城鄉群眾喜遷新居。
一年來,面對各種不利因素,新疆不斷增加對廉租房、抗震安居房、農村安全飲水、學前雙語幼兒園、農村初中校舍改造、鄉鎮綜合文化站等一批重點民生項目投資。新疆伊寧縣今年新建了500個衛生廁所,當地群眾高興地說,真沒想到農村也有了衛生廁所。
一年來,細觀民族地區發展新政,民生工程幾乎遍地開花。云南省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著重加快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內蒙古全年新開工的項目已超過1萬個,其中多為民生工程。這些工程不僅造福于各族人民,也刺激了經濟增長。
亮點四:農村市場日益活躍
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是我國廣大民族地區的普遍特點。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2009年,各民族地區充分利用中央投資和擴大內需新政,加大“三農”投入,開拓農村市場,農村消費呈現新的景象。
以內蒙古為例,今年以來加大了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投資力度,全自治區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341.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2%。
云南、新疆、廣西等地則想方設法多舉措改善消費環境,開拓農村市場,擴大農村消費。特別是汽車摩托車下鄉、農機下鄉、家電下鄉等政策的實施,使企業增加了銷售,農民得到了實惠。
隨著農村市場被激活,一些地區農村消費市場甚至好于城市。在新疆,今年前三季度農村投資達201億元,增長了25.8%,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增速比城市快0.2個百分點。
亮點五:特色產品出口增加
我國民族地區大多處于邊疆地區,對外出口一直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力。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卻讓這些地區進出口嚴重受挫。對此,2009年,各地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發揮特色優勢,尋求突破口。其中,特色產品出口增加成為發展新亮點,對外出口已呈恢復跡象。
記者近日走進新疆北部塔城地區綠源農副產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時,工人們正在緊張地裝運地產果蔬,準備出口哈薩克斯坦。該企業負責人表示:“今年新疆地產果蔬產品對哈薩克斯坦出口呈增長態勢,其中位于塔城的國家一類口岸——中哈巴克圖口岸蔬菜出口已占全新疆蔬菜出口的七成。特色果蔬出口不僅激活了沉悶的外貿現狀,也激發了我們繼續從事外貿的信心!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云南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形成了一些在全國具備較強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今年1—10月,云南農產品出口繼續保持量價齊增的態勢,出口達55.3萬噸,創匯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27.1%,居云南各類出口商品之首。
亮點六:逆勢增長經濟整體出現回暖跡象
從以上諸多經濟增長亮點中可見,民族地區經濟正逆勢增長,經濟整體出現回暖跡象。
今年前三季度,云南實現生產總值4090.85億元,同比增長10.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三個百分點。通過多措并舉,內蒙古重點骨干企業得到穩定發展,停產半停產企業逐步恢復生產,中小企業發展出現積極變化,工業經濟在逆勢中企穩回升。前十個月,全區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06億元,同比增長36%。
新疆通過努力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和“7·5”事件雙重不利影響,調控政策效果初步顯現,經濟運行逐步企穩。
盡管當前我國民族地區經濟在逆勢增長中出現許多亮點,但仍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在以投資拉動為主體的經濟增長模式下,經濟增長的基礎仍不穩固,全面回升仍需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