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09-12-04 文章來源:
中國機械工藝協會2009年全國工藝年會暨第三屆研討會在廈門成功舉行,會議特別邀請到了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顧問陸燕蓀,中國機械制造工藝協會理事長張伯明,裝甲兵工程學院劉世參少將,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韓行處長,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陳文釗,浙江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以及廈門市政府的有關領導等,本次會議還得到了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廈門金鷺特種合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大會由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中國機械制造工藝協會副理事長王西峰主持,來自全國各地工礦企業的工藝主管和工程技術人員14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主要進行了六項內容:一是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第十七屆四中全會和建國六十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交流研討新形勢下如何搞好工藝創新,如何采用先進實用的工藝技術與裝備,幫助企業搞好結構調整、搞好技術改造、搞好產品質量,突出把握發展規律,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二是舉行陸燕蓀副部長《陸燕蓀同志論述工藝工作》一書的首發活動;三是邀請譚建榮院士、劉世參少將等專家向大家闡述有關機械制造工藝方面的最新發展情況;四是舉行“第三屆機械工業節能減排技術研討會”,充分發揮工藝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五是舉行中機藝協三屆四次理事會議和三屆七次常務會議,重點研究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為行業服務,為企業服務;六是舉行“廈工杯”工藝征文獲獎論文和2009年度工藝成果頒獎儀式。
《陸燕蓀同志論述工藝工作》一書由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作序,整理記錄了從1986~2009年陸副部長有關工藝工作的講話和文章,對機械工業部門和企業推動結構調整、搞好技術改造和提高產品質量等方面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來自我國機械工業工藝戰線上的140多位代表見證了此書的首發時刻。陸副部長說,“我本人是不贊成寫著作的,但是這本書不是我個人的,是原機械工業部落實貫徹中央精神、推動工藝工作的歷史總結,可作為今后工作的借鑒,昭示后人。”
在論壇報告中,浙江大學的譚建榮院士結合增強制造企業的創新能力,通過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用高新技術來支撐我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等,論述了“模塊化與數字化設計制造的共性關鍵技術及其應用”;裝甲兵工程學院劉世參少將以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強調“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形成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的要求,結合飛機、坦克、石化電力裝備以及機床等領域再制造的實例,介紹了“中國特色的再制造工程及其關鍵技術”。此外,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陳磊介紹了我國自主研制飛機的裝配制造工藝,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先進制造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單忠德介紹了汽車輕量化制造技術應用研究等。在企業工藝工作交流會上,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總工藝師鄒偉文匯報了東汽震后異地重建工藝規劃和工藝創新情況,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工藝研究所所長潘云華同與會代表交流了重型裝備制造業工藝創新工作的探索,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藝師王玉春介紹了發動機生產線裝備及工藝規劃,中國一拖集團介紹了公司全方位完善的技術與工藝管理、重新構筑工藝研發體系的創新工作,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制作工藝部部長杜金程結合工作實踐作了強化工藝流程改造、發展綠色制造技術促進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報告。此外,北京數碼大方科技有限公司的“數字化制造管理系統及應用”和北京翔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諧波振動時效技術發展及應用”的講座,得到了參會代表的關注。
“廈工杯”工藝征文活動是由中國機械制造工藝協會與金屬加工雜志社、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機電商報社共同發起主辦的,征文活動收到來自機床、重型機械、電氣、造船、航天、軌道、農機、紡機等14個行業的121位作者的77篇文章,得到了機電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征文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5名。為了鼓勵作者,今年的“廈工杯”工藝征文向獲獎作者頒發獎金,一等獎1500元,二等獎1000元,三等獎500元。
另外,遼寧五一八內燃機配件公司、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和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等四個單位投稿均在5篇以上,組委會授予2009“廈工杯”工藝征文優秀組織獎單位。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次征文的質量好于往屆,特別是有關工藝創新的征文明顯多于往屆,這些工藝自主創新的成果與經驗,必將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科學發展。
會議同期還舉辦了“第三屆機械工業節能減排技術研討會”和“廈工杯”工藝征文的優秀獲獎作品宣讀活動。
協會秘書長聶玉珍最后總結說道,本次會議歷時三天,內容豐富,專家論點精彩,令所有代表受益匪淺。通過此次會議,參會代表提高了認識,對于建設新時期的工業文明,推動裝備制造業的工藝創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明確了今后工藝創新的任務和方向,對下一步工藝工作的推進起到了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