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09-09-07 文章來源:
我國稀土產業現已形成了從選礦、分離提純、冶煉、材料制備到運用器件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并成為了世界稀土生產、出口和消費的第一大國。但是,當前我國稀土產業實現健康發展面臨若干難題,急需政府及相關部門和業界采取措施共同破解。在上周舉辦的首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發展論壇上,與會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提出,我國稀土產業發展需采取七項措施,破解三大瓶頸。
目前,我國的稀土產品已占據87%左右的國際市場,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大量供應各種品級、各種規格稀土產品的國家。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稀土行業實現產值同比減少14.71%,銷售收入同比減少10.33%,但依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一年,我國稀土礦產品產量12.5萬噸,同比增長3.5%;分離產品產量13.5萬噸,同比增長23.7%。全年出口額達到了5.61億美元。
但是,我國稀土產業在持續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三大瓶頸問題。一是稀土行業目前普遍存在著無證開采、采富棄貧的現象,再加開發過程監管力度不夠,行業準入把關不嚴,導致了資源的浪費。二是部分企業在開采和生產環節超標排放現象比較嚴重,放射性的尾礦和廢渣也沒妥善處理,不僅污染了環境,還對居民生活安全構成了威脅。三是我國在稀土應用技術開發和工程研究方面的投入和成果還比較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稀土新技術比較少。
與會者普遍認為,要破解上述瓶頸問題,必須采取以下七項措施:一是國家要盡快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包括積極推進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和稀土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研究制訂行業準入標準和相關的技術標準,以引導稀土產業的健康發展。二是充分發揮部級協調機制。依此協調解決包括稀有元素在內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研究提出稀有元素限制開采、控制生產、減少出口、增加儲備的總體計劃。三是加強行業運行監管。從開采、提取、銷售等關鍵環節入手,研究制訂年度稀土礦產品和分離產品的指定性計劃,建立稀土開采的專家審查制度。四是產業整合重組。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技術和產業鏈為紐帶,推動企業的聯合重組,做強做大稀土產業。五是合理規劃國家礦區,有效配置資源。通過招標轉讓的手段,將礦業權轉讓給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大型企業集團,實施有計劃的保護性開采,加大資源的保護力度。六是完善出口管理機制,防止戰略性資源的流失。七是優化產品結構。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加強對稀土開發應用工作的支持,增加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增強企業競爭力,從而沖破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