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09-11-26 文章來源:
產業現狀:4大重點互有優勢
根據《規劃》,成都將集中圍繞合成樹脂(塑料)、高纖復材、硅材料、稀土材料等四類重點產業項目上做文章。
“目前成都有2家合成樹脂(塑料)生產企業,僅2008年就實現銷售收入7.4億元。”冷知用逐一分析說。
成都擁還擁有高纖復材生產企業30余家,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高性能纖維產業基礎良好,玻璃纖維生產能力為每年18萬噸,產能位列全國第四,聚苯硫醚樹脂和纖維制備技術在全國領先,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研發能力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而在硅材料方面,雖然太陽能級多晶硅正處于起步階段,但超白玻璃具備250噸/天的產能,鑭系光學玻璃產量和技術在國內居領先水平,總產能占全球近30%;稀土材料及其他新材料方面,成都更具有較好的研發基礎,周邊地區資源豐富,現有生產企業12家,2008年銷售收入約14億元。
分工合作:5個區縣側重不同
“雖然成都有一定優勢,但依據現有產業基礎還遠遠不夠。”冷知用表示,目標的設定是分門別類按年度測算的結果。重點打造的四類產業項目基礎良好,有四川大學、西南交大、晨光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提供雄厚的科技支撐,也有汽車、生物、化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配套,這些都對達成目標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據悉,按照“立足領先、明確重點、整合資源、集約集群”的發展思路,《規劃》對涉及的5個區(市)縣指明了方向: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重點發展高纖復材,新津工業集中發展區重點發展聚酯(PBT、PTT)和硅材料,彭州塑膠科技產業園重點發展改性樹脂(塑料)材料,龍泉驛經開區重點發展鋰離子和稀土鎳氫電池材料,成都高新區則重點發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醫用植入材料。
記者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