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09-11-04 文章來源:
國家"863"計劃項目"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備和表面處理關鍵技術",于2001年正式啟動,在功能材料領域里,該項目獲得的支持力度最大。對此李衛解釋,主要原因在于稀土資源在我國所處的戰略性地位。
我國是稀土資源大國。鄧小平曾經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在全世界已探明的4500萬噸稀土儲量中,我國就擁有3600萬噸,約占世界已探明儲量的80%。從"六五"開始,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開發和擴大稀土資源的應用。李衛告訴記者:"在稀土的應用中,稀土永磁被材料界公認為是應用最成功的一例,目前已經到了人們生產生活離不開的程度。"
目前,我國稀土釹鐵硼磁材料的生產和應用技術的迅速發展,已廣泛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音響以及磁化器、永磁電機、傳感器、磁聯軸器、磁選機、電度表等器件。而"863"計劃"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
項目成功開發出的高檔燒結釹鐵硼磁體,更在關鍵技術環節取得了突破,作用領域十分廣泛。李衛介紹說:"該項目制備的高溫磁體在500℃時性能達到了9.6MGOe,居國際領先地位。在高性能釹鐵硼磁體的力學特性、耐氫特性、速凝薄帶成分偏析、磁體時間穩定性機理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以及各種異性磁體的制備材料微結構研究都取得了重大進展。除了民用以外,我們研發的高性能稀土永磁產品也成功應用在國防領域,比如最新戰略導彈的慣性平臺力矩電機,'神舟'號系列飛船和衛星的姿態控制系統、慣導系統、推進系統中。還包括軌控發動機用電磁閥、艦艇的控掃雷系統以及導彈的核心部等等。"
據介紹,我國從事與稀土相關研究的企業有200家左右,各大高校、主要的研究所都在進行相關的工作。在"863"項目中,共有9家單位共同合作,形成了產學研結合的形式。說起國內如今的產業發展,李衛顯得非常自信。他說:"過去,我國在這一產業比較注重基礎理論研究,許多方面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而且研究很分散,造成了很多重復和浪費。進入這項"863"課題后,我們更注重技術上的進步,把重點放在提高整個行業的水平上,而且分工明確,以效益為目標。經過了"十五"這5年,我國的整體研究水平提高了一個檔次,產品的含金量也提高了。"說著,他拿起一小塊磁體問記者:"你小時候玩過吸鐵石吧?"記者點點頭。他說:"我們現在做出的產品磁能比普通吸鐵石高10倍,節約了大量資源。北京大學以楊應昌院士牽頭的釹鐵氮永磁材料研究組,建立了年產能力50噸至100噸的1∶12型氮化物磁粉中試生產線,可以穩定生產氮化物磁粉,性能遠遠超過國外研發的水平。"
如今,我國已經擁有8條千噸生產線,產品由原來的中低檔提升為中高檔,新增產值近10億元,全球銷售收入由最初的20%升至40%。李衛告訴記者:"前年我國稀土永磁材料產量是1.7萬噸,去年達到2.5萬噸。預計10年內沒有其他材料能替代。"
不過,當前稀土永磁材料產業的發展也還存在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他說:"當前最大的難點是沒有政府部門統一管理。從國家'863'計劃的帶頭作用來說,我們所做的工作是對國內產業給予技術方面的引導,但我們的技術只適合大規模企業,那些小的、比較分散的民營企業卻不適合。另外,在裝備改進、一些原創性技術的開發和市場牽引等方面還需要加強。"他表示:"國內已經認識到了稀土這一戰略資源,但還沒有完全發揮出這一優勢。怎樣更節約、更充分地利用,這些方面都有待提高。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基地了,我們還要讓中國變成最大的應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