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09-09-09 文章來源:
據悉,無錫現代物理農業技術裝備實驗室,落戶位于新區的江南大學科技園。來自省內外的近20位農業專家,見證了全國第一個公益性、開放式現代物理農業技術裝備實驗室的揭牌典禮,我國物理農業技術的先驅者侯天楨教授被聘為技術顧問。實驗室由市農機局農機技術推廣站和江南大學科技園共同籌建,主要從事研究、實驗、成果轉化、推廣等工作,推動物理農業技術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更好地為無錫現代農業尤其是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服務。
葡萄、水蜜桃等果品在“聽”了某種聲波后,產量更高,口味更甜。這便是物理農業技術的神奇魅力。記者在新啟用的現代物理農業技術裝備實驗室看到,生物補光燈、電子升壓式殺蟲燈、聲波技術、種子磁場處理機、溫室果蔬生產靜電場驅動離子器等先進技術裝備,令人耳目一新。一些貼近市民生活的實用技術同樣讓人大開眼界,名為“第三只眼”的檢測試劑和設備,可以在幾分鐘內快速準確地檢測出大米的新陳度,目前這項技術已成為國家標準。
據悉,現代物理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的物理農業,以電、磁、聲、光、熱、核等物理學知識和原理制造的設備和裝置,應用于植物的生長與培植,可有效避免化學農業造成的地力衰退、環境污染、農作物品質下降甚至危害人體健康等弊端,達到增產、優質、抗病、安全、環保等效果。我市自2004年開始引進物理農業技術以來,已初步建立聲、光、電、磁技術應用于果蔬生長的生產試驗模式,設計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聲波助長等設備,在精品西瓜、玉米、小黃瓜、小青菜等水果蔬菜的農田試驗中取得了很好效果。去年底剛編制完成的《植物聲波助長操作技術規程》,開創了全國第一個有關物理農業的技術標準。
此次成立的現代物理農業技術裝備實驗室,旨在吸引和聚集國內外從事現代物理農業技術的專家、學者進行合作,開展技術裝備的自主研發,推進全國物理農業技術水平。實驗室首批研究項目已經確定,包括模仿太空環境培育種子的可變磁場種子磁化技術及裝置、物理殺蟲裝置、黑光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