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息爆出后,日本及俄羅斯業內人士認為,將會危及中國稀土在世界市場的份額。事實上,日本政府其實很早就想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早在1983年,日本政府就提出"稀有礦產戰略儲備制度",并執行到今天;此后,日本經濟產業省又多次專門發布“確保稀有金屬穩定供應的戰略”。與此同時,日本多家企業也早就開始在中國以外的國家投資稀土資源,比如越南、哈薩克斯坦,以及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都是日本企業的目標。
此次日本高調宣布在周邊海域發現稀土礦床,其意欲何為?一時間眾說紛紜。但是,我們不能回避的現實是,由于中國已經實施稀土的出口配額管理,日本、美國等曾經高度依賴中國稀土市場的國家,已經開始自己找稀土,這樣的動向值得中國稀土企業重視。一方面,我們的稀土再也不能賣出“白菜價”;另一方面,要加速行業的整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其實,如果全球能夠增加更多稀土,我們在能源技術方面用更多先進的技術,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增加能源利用效率,同時增加一些清潔能源的使用量。對于中國來說,稀土資源特別是重稀土損失的速度非常快,這樣的話我們可以采取更多保護政策,同時在開發稀土的時候提高門檻,更多注重環境問題,中國可能通過國際稀土增加的量而減緩自身的壓力。
自從中國實行稀土出口配額管理之后,日本、美國、歐盟就正式向國際貿易組織提交訴訟請求,要求其調查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貿易政策是否違反世貿組織的協議。如果說日本真的發現了大量的稀土資源,這對于緩解稀土貿易爭端,是非常有利的一個條件。
一直以來,日本的稀土主要是依賴于進口,這種材料來自于汽車和電子工業,這兩大領域是日本經濟的支柱,不僅日本人有從海底采礦的想法,美國的企業也宣布希望借助于機器人從水下提取高濃度的符合金屬礦物質,而且在除了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而且也想辦法找稀土,鑒于目前全球的這種形式,再結合我們國家稀土的儲藏量,中國的稀土行業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產能升級,進行行業整合。